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批准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的通知》,依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终止234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为中外合作办学“瘦身”,在很多专家看来,是在以退出机制“倒逼”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提升,这不仅是近年来完善和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监管方式的重要成果,也突显了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坚决推进淘汰更新、优化升级的政策导向。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6月,我国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2342个,其中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共1090个。下一步,将继续加强退出机制建设,完善从准入到退出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从而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发展,提质增效,依法办学,保障学生和家长的权益,提高社会满意度。
一些机构和项目优质资源引进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导致办学难以持续
打开教育部网站上的终止办学名单,不少知名高校赫然在列。为什么这些机构或项目终止办学?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取得长足发展,在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机构和项目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学科专业能力不强、缺乏内涵式发展机制等问题,导致学生满意度低、吸引力弱,办学活动难以持续?!?/p>
“本次退出的5个机构和229个项目,实际情况各有不同,但共同点在于不能完全契合和满足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对高品质教育教学的要求,办学难以持续?!鄙虾JΨ洞笱д苎в敕ㄕг焊苯淌谕跗娌欧治觯庑┗购拖钅坑械氖且慕逃试床辉倬哂邢喽杂攀?,有的是合作模式不再具有明显竞争力,有的是学科专业不符合当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存在原有办学模式无法满足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要求,在质量评估、信息年报、注册认证系统等监管举措中暴露问题,中外学校因而放弃继续办学、选择退出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
“伴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连续10多年的高速发展,部分地区、学校或社会机构盲目开展合作办学、忽视外方资质等问题已经凸现,规模型增长模式已经遇到了天花板。因此,叫停这些缺少可持续办学能力和学科专业竞争优势,甚至从未‘开张’便已‘名存实亡’的机构和项目实乃众望所归?!倍辈凭笱Ц毙3ふ匝逯救衔?。
完善退出机制,是提高整体办学质量、保障学生和家长权益的重要手段
“中外合作办学依然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蓖跗娌湃衔型夂献靼煅У慕徊椒⒄?,需要回应教育改革开放的结构性变化。中外学校经过慎重考虑,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督促指导下,选择退出中外合作办学,于理于法都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据了解,目前,教育部对中外合作办学采取的监管措施包括中外合作办学颁发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注册认证系统、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信息年报制度和定期评估核查制度。建立退出机制就实现了从准入到退出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2010年以来,教育部已完成6轮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评估,清退了22个评估不合格的机构和项目。专家们普遍认为,面对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强化退出机制,是有效监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的重要手段之一。
“引退低质中外合作办学,目的在于盘活存量,提高整体效益和办学质量,达到实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闭匝逯厩康?,“良好的退出机制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是中外合作办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p>
当然,退出机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有利于保障学生和家长权益,提高社会满意度。有学者谈道:“完善退出机制,妥善处理相关者利益,尤其是花费大量金钱和怀揣信任选择就读的学生的利益,能够增强社会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信心。同时,对停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公示,为想要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家长和学生做出了警示,使其能够去伪存真,不给居心不良办学者可乘之机。”
还有学者谈道,退出机制有利于增强办学单位依法办学的意识。对于申办新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办学单位,其在教育资源引进、学科专业选择、办学模式、收费标准等方面会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而不是一哄而上,盲目办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