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关关长、党组书记 赵革
改革开放40年来,天津海关始终着眼国家发展大局,坚持“因天津而立,依天津而兴”的理念,秉承在事业发展和生动实践中熔铸而成的职业精神,不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深化改革、勇于担当,在履行法定职责、维护国门安全、服务国家外贸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值得深入回顾和思考。
——淬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取得改革业绩的不竭动力,更是未来迎接机遇挑战的深厚根基。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海关创造了第一本加工贸易手册、第一个全关区无纸化办公、第一个投入使用H986大型集装箱车辆检查系统等多个“第一”,多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有效提升了口岸管理水平和贸易便利水平,帮助天津港实现了最初的发轫与腾飞。从1998年起,天津海关作为全国海关通关作业改革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开始了集中审单作业等一系列通关作业改革。2014年9月,海关公平、公正、公开的随机派单、随机派员布控查验机制,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高度评价,并概括为“双随机,一公开”模式,现已在全国行政执法领域全面推广。敢于在改革中尝试,必然能够在跨越中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天津关区税收持续增长,在2006年至2015年连续10年保持全国第二,为国家财政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龙头口岸;2017年,全年监管进出口货物总量17721.01万吨、1872.5亿美元,相比2001年分别增长211.93%和479.40%,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达为1506万标箱,位居全国第七位、世界第十位。
展望未来,改革未有竟时,创新永不止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天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天津海关深化改革的任务更重,决心也更大。为保持发展的活力和韧性,天津口岸的创新效能尚需进一步彰显、贸易便利尚需进一步促进、监管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各类风险尚需进一步防控。这既是改革前行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把握机遇战胜挑战的突破口。天津海关将始终以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为标准,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的期盼为标尺,全面检验自身工作,哪里有差距,改革就要进行到哪里;哪里有需求,改革就跟进到哪里,用改革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改革的红利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
——全力完成使命的担当精神,是开辟发展道路的核心驱动,更是未来走向更高境界的坚定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海关多次承担国家任务,有力服务了国家重大战略在天津的落地实施。2006年,党中央作出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天津海关紧跟中央部署,出台了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若干措施,实施便利口岸通关的改革工程和发展保税物流的促进工程,有力推动了滨海新区产业格局全面发展。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天津海关相应国家号召,根据总署部署,率先启动了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掀开新一轮海关改革序幕,惠及三地企业6万余家,为全国海关提供了可复制的成熟经验。2015年,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天津海关先后出台3批共29项支持措施。在天津市9项被国家复制的经验中,有5项出自海关。在地方政府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中,天津海关承担的6项创新举措,被评估为全国首创,占天津自贸试验区全部原始创新举措的23.1%。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天津海关积极完善沿途海关合作机制,支持天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口岸建设,畅通“津蒙俄”“津新欧”等国际运输通道;2017年全年共监管中欧班列34列,3082标箱。
展望未来,蓝图已绘就,重任仍在肩。天津作为新的东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正处于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在加快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的进程中,产业结构仍待优化、创新能力亟待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尚需进一步激发,这都是天津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必须趟过的“深水区”,也对天津海关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天津海关将坚定信心、不惧挑战,更加自觉地将关区工作融入到国家改革大局中,在强化监管的前提下促进贸易便利,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落实。
——一心为民为企的服务精神,是开创工作局面的力量源泉,更是未来事业不断发展根本保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