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共建国家可持续增长战略有效对接,共享绿色发展硕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类似,绿色“一带一路”也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平台,平台建设也需要与各国自身发展战略相对接、相协同。谋发展、促竞争,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求和谐。对于企业项目对接和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层面所实施的有力措施其最终指向则是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共享绿色发展的硕果。这不仅是在国家宏观层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最深层内涵,更是在当前全球资源环境危机频发、未来总体局势和发展路径面临严峻挑战的重要关口,面对部分国家独善其身甚至以邻为壑的做法,中国出于共同利益的考量和“天下大同”的情怀,为构建人类绿色命运共同体而做出的深远规划和积极探索。
三、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方案”
1972年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上升到全球高度,中国作为当时的列席国之一,不仅参与了《人类环境宣言》等环保领域纲领性文件的制订和签署,更是从中汲取了平衡环境?;び刖梅⒄构叵档挠判憔?,较早进行了绿色发展的有力探索。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预示着“一带一路”建设要将绿色贯彻到底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也成为后续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指引,更成为中国在由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跟从者、受益者角色向引领者、贡献者角色转变的关键时刻所作出的庄严承诺。现如今,在世界亟需构建国际新秩序、谋求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提议将“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成新时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桥梁,与共建各国共谋绿色发展,这不仅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宏观战略构想和顶层设计,也是中国向全世界回馈的绿色公共产品,以及为全球环境治理无偿提供的“中国方案”。
实践来看,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是实现地区经济长期增长的首要条件,也是推进绿色“一带一路”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对环境污染较大,因而对该领域的绿色化投入不仅具有深刻的必要性,更可获得巨大的潜在生态收益和现实经济回报。目前,中国对各地基础设施项目的绿色创新型改造和建设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投资领域,且已取得初步成效。而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则应在充分考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独特区位条件和具体矿物蕴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多种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渠道,同时加快配套先进技术的研发投产,并联合相关基金投行和政府部门,共同为区域内基础设施以及其它经贸合作项目的绿色化进程提供更大程度的保障和支持。在对以上关键项目开展重点帮扶之余,还应有意识地汇总相同产业的已有技术和建设成果,并以此前与共建各国共同建立的多个不同领域的产业合作交流平台为纽带,加强绿色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建设,宣传并鼓励在整体产业内首先形成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意识和风尚,进而便于为部门内其它多数企业对可持续生产模式的接受和效仿提供现实路径;同时,应尽快完善绿色产业评估体系及其细化标准的设定,以多方面举措推动各产业层面的绿色规范化建设。
随着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向纵深推进,面对未来可能不断出现的新挑战、新问题,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各界一道,在资源环境?;ち煊虿恍概?,并从多角度以实际行动为绿色“一带一路”继续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谱写新篇章。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底色必将愈发浓重。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一带一路”林草经贸国际合作中心)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