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江苏开放型经济带来明显负面影响。第一季度,全省进出口同比下降9.5%,出口同比下降14.9%,进口同比下降0.5%。利用外资情况,第一季度江苏全省新增项目同比下降14.0%,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0.7%,协议外资同比增长12.5%。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14.9%,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8.6%,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0.5%,现代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9%。这次疫情对江苏外资外贸冲击的特点:一是对出口的冲击比较大,进口贸易受到的冲击较??;二是对外资的影响比对外贸小,总体外资稳定;三是一般制造业使用外资比重有所下降,但先进制造业使用外资上升。
由于疫情爆发国内外时间错位,“危中有机”。疫情不一定导致产业链外迁,处置得当还会成为外资的“避风港”,诱发外资不断将产业链向江苏转移,尤其是高端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当然,能否化危为机,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江苏防控有序有力,很早清零,无死亡案例,特别是江苏4万多名外籍人士,无一人感染。目前,江苏外资企业已经基本上实现复工复产。
江苏的做法有以下几点。第一,稳定外贸基本盘,做到“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一是外贸发展的传统出口市场“基本盘”不丢,二是外贸发展的产业链“基本盘”不丢,三是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进口功能“基本盘”不丢。第二,强化外资外贸联动发展,贸易投资一体化,在江苏表现得尤为突出,加大引进外资是江苏开放发展的重要抓手。具体做法:一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新的外资项目源,二是加强项目储备,三是创新引资模式,把使用外资和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更多依托江苏生产要素配置条件招商。第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全球化将向贸易制造主导的全球化“回归”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 黄建忠
疫情是世界经济“弱复苏”过程中遭遇的外部冲击,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供给侧和需求端双向外部冲击。全球化面临的结构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劳动生产率长期低迷的矛盾并未改变,全球化的深层矛盾得到进一步凸显。此外,疫情的延续时长与世界经济矛盾(全球治理)的解决方案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时空窗口”的动态呈现,是否能在找到局部防治疫情扩散的共同方案进而上升到全球治理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八槠庇搿捌叫校换ァ碧卣鞯娜蚧赡苁侨蚧闹鞯挤较蚝突∧J?。
疫情下的全球化走向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观察,从历史观角度看,我们传统的全球化走到了“十字路口”,80年代以来以主权债务、企业债务不断累积为基础的货币化“救市”未能从实体经济失衡的角度解决世界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以持续量化宽松和低利率“灌水”来抹平?;芷诘暮旯鄣骺啬J揭丫叩骄⊥?。系统性?;氖抵什皇巧N;墙鹑凇胺焊芨嘶庇搿肮雀芨嘶痹斐傻摹芭菽北浪?、心理恐慌与预期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频繁、过度且往往提前反应的反?;稍?,掩盖了实体经济劳动生产率长期低迷的根本性矛盾,并抑制和阻隔了市场力量的作用。因此,金融主导的全球化必须向贸易、制造主导的全球化“回归”。
从格局观看,全球治理陷入?;现胤至蚜巳蚧睦砟钣胝咛逑?。全球化理念分化为欧美“自由、民主”为导向的“价值观”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主张以生存为第一人权的“发展观”;全球化行动分化为“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个方向;全球化未来分化为“互利共赢”或“马太效应”两个前景。总而言之,全球治理面临着体制重建与机制再造。
从角色观看,全球治理的“碎片化”决定了“抗疫合作”无果。理念分化导致“个体自由”和“集体意志”的差异、利益分化导致“甩锅行动”与“国际合作”的差异,疫情之后的全球化可能会表现为存量上的平行与交互以及增量上的“脱钩”。总而言之,不安全的全球化导致了不安全的供应链。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