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化遗产传承能力,实现文化遗产传承多元化,还需要拓宽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媒介。王旭东提议,新时代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以互联网为依托,携手各类媒体平台传播文化遗产知识,还要借助人工智能进行文化遗产的价值发掘和文化弘扬。除此以外,应增加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趣味性,将文化遗产承载的历史记忆、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进行生动呈现。当然,探索人们喜闻乐见的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取悦,而是在文化传播与公众需求之间寻求平衡。
合作:加强协同与交流,共同守护“精神宝藏”
文化遗产是不同时代、不同文明的交汇点,也是国际合作、国际交流的交汇点。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文化遗产领域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很多项目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亮丽名片。
目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是文化遗产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同时通过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濒危文化遗产国际?;せ稹⒀翘厍澜缫挪嘌涤胙芯恐行暮头俏镏饰幕挪逝嘌抵行牡鹊纳枇?,也成为我国与国际组织合作日益密切的有力见证。此外,中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多次举办文化遗产主题活动,拓宽了文化遗产对外展示与传播的渠道。
张依萌认为,虽然各国文化存在差异,但世界基本认知的相容相通是各国交流合作的基础?!拔蘼凼枪怕蘼砘故枪糯泄蘼凼嵌饺嘶故俏鞣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着与对方产生联系的强烈愿望。既然我们有这个愿望、有这个要求、有这个能力,那就要加强合作、加强交流,共同守护这份精神宝藏”。
“我们要打开大门,共享资源,吸引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来研究,把文化遗产放在不同文明交流的大背景下去研究?!蓖跣穸?,“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希望成为国际上文化遗产?;さ牡浞?、最具活力的研究实体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平台。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深入挖掘蕴藏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大力推动人文交流和文化传播,为增强文化自信和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p>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