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资料,至今还在用?!弊笃揭宰约旱牧煊颍枋龊0洞蒲械姆⒄估?。
“比如?”
“海岸变迁、海平面上升、海洋生物资源、海涂资源、环境污染等数据,一直是当今研究的背景值。”
“但研究的视角和领域,都在大大扩展?!蔽胰衔馐窃俅稳タ础奥胶V洹庇刈⒌闹氐?。
“是的。生物多样性、蓝碳、新型污染物等都是新领域,科学家们尤其关注全球性的变化比如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以及更为频繁的极端天气现象?!?/p>
独流减河入海口两侧分布着滩涂、沼泽、养殖塘和水库,周边紧贴繁忙的公路,联通着油田和港口。如果想在海岸带上理解“人与生物圈”,观察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演变,那就径直来这里看看北大港湿地。向南穿过北排水河、沧浪渠、捷地减河,就抵达被称为“北方第一渔村”的歧口,进入了河北。在张巨河入??诩叫萦娲拥哪且豢蹋抑烙指寐吕?,开始寻找标号“YS-5”的南大港湿地遗产区。2024年7月,“河北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为河北省迎来了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北大港”“南大港”,尚未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但在海岸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中却占据重要一环。北大港湿地自然?;で侵泄?19号重点鸟区,国际湿地专家曾给出了0.996分的接近满分评价;东方白鹳、青头潜鸭常选择南大港中停。
沿渤海湾西岸会跨越一道道入海河流。于是在平原的东缘,有一个明显又普遍的现象:在内陆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河流,许多又能在海边再次邂逅;滨海公路228国道频繁掠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河流末梢。海河、子牙新河、独流减河、捷地减河、漳卫新河、黄河再加上北面的滦河和更南端的淮河入海水道,这些自然、人工河流,既是文化地标,又在入海之际,因具有清晰的线性特征而多被用作行政区域分界。入海河口形成的三角洲自然地理单元,还贡献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中主要的系列遗产地。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视角下,这一条条大河尾闾构成的景观,意味着什么?
近年来,许多大江大河的首、尾都成为重要的自然?;さ?。海岸带上排列相叠的河流,则展现了更丰富的社会功能。我经过的河口地带,环绕着湿地和海涂,也处处可见良港、养殖场、休渔的船队和光伏风力发电阵列。入海河口上游,多建有水利设施。气候变化、用水调控,都影响了入海河口淡水和沉积物输送水平。漫长的自然塑造再加上人工干预,中国的入海河口在泄洪纳潮、保障供水、排涝灌溉、航运交通、生态服务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陆、海社会发展的连接和延续。在自然遗产领域之外,这又为水利史、水文化和水情教育、国家水利遗产提供了新的关注空间。
三、重塑中的岸线
进入黄河三角洲后我有意暂别自然遗产的氛围,前往上游,选大河蜿蜒之处,立于一座座挑流坝组成的险工上,去看湍流旋拧的水和沙。沿岸连续排列的险工段,更能代表真实、真正的黄河。
如果去走黄河,那源头的清澈,冲出峡谷后直奔沧海的壮观、黄淮海平原上的沧海桑田以及它与大运河的相“克”相“成”,都能带来独特的感受;但最难又最值得的体验,还是去看遍黄河的入???。从1855年至今,黄河摆来摆去,就为三角洲留下了11处入海口。我去看了1964年至1976年的黄河刁口河流路,这里也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中的“YS-4-1”片区所在地。我还前往1976年至1996年的清水沟流路和1996年至今的清8汊河流路。那里分布着“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南部的3个遗产区。当我从江苏连云港一跨过灌河进入盐城,又在响水、滨海县停下,目的就是继续寻迹周边废弃的黄河夺淮故道和老黄河入海口。
同样都是海口,景观并不相同。
前往“YS-4-1”要进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で磺Ф芾碚?。当初遗产地的划定,依据了“有足够大的面积保证遗产提名地内生物多样性?;ね暾浴?,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连续分布区域,最大限度地覆盖了候鸟主要觅食地、停歇地和夜宿地。“YS-4-1”一直向北延伸到-3米等深线的海面。即便沿着缓冲区外侧疾驰,也会有“总也开不到尽头”的感觉:风从四面八方吹着你,留鸟鸣叫着追着你;掠过一座座油井,偶尔才能遇到写着“扎根荒原,艰苦创业”的工作站——这个休养生息中的栖息地怎么这么大呀!从地图上看明明已经站在了海里,但实际上周边还是遍布芦苇、碱蓬、柽柳或罗布麻的滩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