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展出的克尔白天房之门与镀金烛台文物具有广阔的时空维度,在时间上观照历史与现实,在空间上贯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物交流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文化领域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你游走于柬埔寨吴哥古迹,不经意邂逅一段特意用中文记述在展板上的中国文保队异国修文物的事迹,或许会感到自豪,会心一笑。
当你乘坐热气球俯瞰埃及卢克索的露天博物馆,或许你会发现,一座座千年不朽的神庙、陵墓、宫殿之间点缀着一些小黑点,那是来自中国的考古队在孟图神庙进行考古发掘。
当你徜徉于国内某家博物馆,或许那里正在展出来自阿富汗的珍宝——绚烂夺目的金王冠、简洁的半球形白石灰岩日晷、姿态曼妙的印度风格女子象牙浮雕等等,正向你诉说着古代多文明在阿富汗地区的交织,以及今日中国为这个战火纷飞的国家保存文化血脉所作的努力。
5年多来,“一带一路”宛如一条神奇的纽带,让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往更加紧密,而文物交流合作无疑是这条纽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文物具有广阔的时空维度,在时间上观照历史与现实,在空间上贯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物交流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文化领域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化对话的“重头戏”
《环球》杂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物交流合作,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中国及沿线国家都有何重要意义?
胡冰:“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跨越千年、绵亘万里的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刻历史启示,为促进经济全球化、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迈进提供中国方案。
文物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可以跨越时空、穿越国度,与不同的文明形态、不同的社会制度对话,成为世界认知中国、读懂中国、与中国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文物交流合作,是促进与沿线国家相互了解、民心相通,加强与沿线国家文明互鉴,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国价值,推进“一带一路”文化领域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年多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丰富而卓有成效的文物交流合作。一是文物展览日益成为丰富国家外交、推动文明对话的“重头戏”;二是文物?;ば薷春献骷傲峡脊懦晌耙淮宦贰苯ㄉ栉幕煊虻闹匾栈?;三是深度参与文化遗产领域全球治理,彰显国际道义和文化遗产大国担当。
《环球》杂志:5年多来,文物展览这一文明对话的“重头戏”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演了哪些精彩篇章?
胡冰:2013年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计合作举办了200多个文物进出境展览,如在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德国、意大利、斯里兰卡等国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在土耳其、罗马尼亚、捷克、卡塔尔、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举办的“华夏瑰宝展”;在摩洛哥举办的茶文化展等等,都以文物为纽带,展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交流,也以文物独有的魅力,起到了一定的“增信释疑”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还统筹协调全国文物资源,指导支持地方文博机构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来华展览,已实施70余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物展览作为展示文明、推动互鉴的“金色名片”,不仅获得了民众关注,更日益成为外交场合的亮点。2014年,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习近平主席和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为“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题写序言;2014年,APEC北京会议期间举办的“丝绸之路展”赢得了各国参观者的广泛好评;2017年,习近平主席和沙特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闭幕式。
国家文物局还创新开发出“文物带你看中国”数字展示系统,利用3D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文物。目前,该系统已实现了在丹麦、法国、老挝、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尼泊尔、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家的30个中国文化中心全覆盖,在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和美国迪美博物馆也已安装运行,为观众提供了更加生动立体的欣赏中国文物的方式,拓展了中华文化传播渠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