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文物局与国际文化财产?;び胄薷囱芯恐行模↖CCROM)签署《关于合作开展文化遗产?;す逝嘌档目蚣苄椤?,根据协议内容,5年间多次就“博物馆库房重整”“博物馆藏品风险防范”“世界遗产地监测与管理”等主题举办国际培训。
传播中国理念和标准
《环球》杂志: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物交流合作,将在哪些方面重点推进,有哪些创新举措?
胡冰:一是讲好中国故事。更新观念,注重信息时代的审美特点,不断创新,为对外文物交流项目赋予新特性。充分发挥文物展览的国家“金色名片”功能,提高文物外展的科技内涵,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世界推出具有中国内涵、国际表达、创意融合的文物精品展览,凸显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外人文交流;文物?;ば薷垂こ讨幸玫胤⒒哟俳裥南嗤ǖ幕饔?,推动中国文物?;ぁ白叱鋈ァ薄傲粝吕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接受的方式,传播中国理念和标准。
二是见物亦见人,提高合作的“智力”含量。在传统的“修复?;ぁ薄翱脊拧钡鹊ヒ环冻氲暮献骰∩希忧坑搿耙淮宦贰惫易酆?、整体的文化遗产合作,尤其注重提高合作的“智力”含量,深度开展有关能力建设的文物合作项目。如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对项目,共同提高各自遗产地的?;?、管理和利用水平;世界遗产联合申报及申报合作项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申遗规划设计、方案制定和文本编制等提供“中国智慧”;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从业人员提供多领域专业培训,传播中国理念和标准,广交国际朋友。
三是统筹全国文保力量“走出去”。国家文物局自2017年起,面向全国科研机构、考古院所和高等院校征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联合考古、文物?;す婊杓啤⒗饭偶1;ば薷辞捌诠ぷ骱腿瞬排嘌任幕挪献飨钅?,并对通过遴选的项目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更多有能力、有水平的国内文保力量“走出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